- 热门职位
- 热门地点
- 地区招聘
近日,某媒体记者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在某电商平台购买简历优化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执笔者擅自将工作内容和专业证书添加到简历里。当记者提出异议后,执笔者称“不会有人深究”。另外,在另一家标价较高的店铺里,记者表明自己没有招聘单位要求的资格证书,店铺客服表示可以帮忙代办所需证书,并且称“基本可以以假乱真”。某电商平台以简历优化作为关键词,能够搜索到 2 万多条与之相关的服务信息。
简历优化本身并无问题,近年来社会上也出现了这样的新兴职业。对于缺少简历制作经验的毕业生而言,简历优化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此前,简历优化师这一新职业登上了热搜,其工作就是帮助求职者优化简历。然而,简历优化并非造假,而是要在简历的有限空间里充分展示个人优势、特长特点,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报道提及,一些平台会随意添加虚假经历,所谓的简历优化服务实际上是在造假。通过虚假经历骗取用人单位的信任,入职后能力与岗位不匹配,最终受害的还是求职者自身。同时,借助简历造假获得工作机会,也在消耗着就业市场中供求双方的信任感。
应当关注的是,简历优化的界限为何一再被突破?就业市场中充斥着过度包装甚至造假等行为?7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2021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 909 万人。不论学历或专业背景如何,也不论过去几年在校园里取得了何种成就,临近毕业时,所有人都被挤在同一条道路上。压力自然不小,一份简历当然会被寄托厚望。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众多的求职简历和漫长的毕业季,设定一些关键词或标准,这就成为了毕业生通过简历关的条件。整个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较为单一,一些标签、关键词成为了加分的因素,而一些门槛也成为了毕业生与理想工作之间的差距。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毕业生会以相应的方式去迎合评价标准,以此争取更多通过筛选的机会。这使得部分毕业生的精力并非放在如何优化自身上,而是放在优化简历上。简历越符合用人单位的喜好,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对话机会。
此外,网络化、信息化的平台成为求职应聘的主要媒介。然而,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信息差一直存在。面对转瞬即逝的好工作和机会,毕业生会对未来有较大的不确定感,焦虑和恐慌也就随之产生。毕业生投递简历时,只能被动地等待通知。那么,对于毕业生而言,如何弥补与用人单位的信息差呢?简历或许是最合适的敲门砖。用人单位通常难以对求职者简历上的信息进行核实。由于双方信息存在不对等的情况,使得那些优化过度甚至造假的简历有了可以生存的灰色地带。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有权知晓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需如实进行说明。然而,即便法律对劳动者如实说明个人情况有明确条文,撰写简历、优化简历等相关服务仍广泛存在,并且这些服务存在诸多问题,如服务质量不佳、人员资质不明确、诱导简历造假以及隐私被泄露等情况频繁发生。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以让平台把好简历优化服务的关口,并且要及时打掉背后的违规产业链。同时,对于毕业生而言,无论何种简历,个人能力都无法通过优化而改变。
内容:光明时评
多地总工会发提示函维护女职工权益,释放坚决破解职场歧视信号
近来,湖南以及深圳还有内蒙古等地的总工会接连发布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去提示用人单位对女职 ...
申请劳动仲裁会影响找工作?劳动者维权与再就业难题待解
有人询问申请劳动争议调解是否有碍今后求职,此类提问在社交平台频现。经媒体了解,多数提问者 ...
北京市人社局严惩职场性别歧视,最高罚五万引热议
蒋璟璟 近期,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
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性别歧视待解,职场公平何寻?
某知名互联网招聘平台所发的《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表明,超过半数的女性在求职 ...
求职遇职场性别歧视引关注,法律如何保障女性平等就业?
前言 最近,涉及“找工作时碰上性别不公”的讨论在社交平台上获得了大量关注。不少女性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