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职位
- 热门地点
- 地区招聘
新华社于 7 月 9 日在北京发布一则电文,题目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问二。此问聚焦于传统产业工人,他们的未来之路究竟在何方?
新华社记者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无人车间”和“黑灯工厂”的数量迅速增加。“机器换人”使得生产效率得以提升,同时也让一些企业的用工数量有所减少。
人们不禁发出疑问,随着新技术不断地迭代更新,机器将会在何种程度上替代人工呢?又会对传统产业工人产生怎样的冲击呢?新华社记者在近日前往上海、安徽、四川、江苏等地进行调研,目的是寻求来自一线的答案。
传统产业工人去哪儿了?
走进安徽阜阳界首市的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在洁净的车间内,工人正点击着数控面板,而机器在高效地运转着,生产出了一卷卷锂电池隔膜。
公司负责人胡伟介绍称,近些年来公司开展了数字化转型。以往一个班次需要 40 人,而如今由于自动化程度提升了,仅需 32 个人便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制造业是吸纳就业的大户,制造业的转型正在劳动力市场引发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如同蝴蝶效应一般正在逐步显现。
6 月 17 日,在成都锦江区的人力资源市场里,有一块大屏幕,它在不停地滚动播放着企业的招工信息。同时,大屏幕两旁的公告栏上张贴着企业的招工启事。
成都市金堂县的农民工张俊一大早就来到此地求职。他之前在广东的一家电子产品企业做生产线电子元件组装工作。由于工厂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像他这种岗位,即“不需要什么技术,很快就能上手”的岗位,用工数量越来越少,工资也降低了。所以,他决定回到老家成都,现在的新岗位是在一家餐饮企业打工。
在制造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时候,低技能劳动者最先受到了冲击。外卖以及直播等这些新的业态发展得非常迅速,部分地吸纳了原本的传统制造业工人。
南京街头,19 岁的乔煜鑫正在从事送外卖的工作。他之前的工作是在工厂里给电路板拧螺丝。之后企业推行了“机器换人”的举措。他表示,同样是拧螺丝,机器人不但比人拧得好,而且还能 24 小时不间断工作。于是他决定离开工厂去送外卖。他还说,除非有一天机器人也能来爬楼,不然做外卖员还是挺好的,比在工厂里更自由,收入也有所增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的主任张成刚表明,低技能的工人在再就业时,其主要的流向是餐饮服务业,以及快递领域和网约车领域。
一些传统产业工人通过学习培训,达成了从低技能工种向高技能岗位的转变。 部分传统产业工人经学习培训后,完成了从低技能工种到高技能岗位的跨越。 有一些传统产业工人借助学习培训,实现了从低技能工种到高技能岗位的转型。
江苏江阴的中信泰富特钢集团,由于进行了炼钢水渣抓取行车的智能化改造,40 多岁的行车操作工周清,现在坐到了智能化控制中心的办公室里,成为了主控工。她从在现场操作机器手柄转变为在办公室里操作电脑鼠标,整整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来学习适应。周清说:“要适应变化就必须更快地学会技术。”她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
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将近一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新技术带来了新职业,也催生了新岗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最新的公示,其中包含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工业互联网运维员等 19 个新职业。同时,还拟增加移动操作系统应用设计员等 29 个新工种。
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正在对就业需求的新格局进行重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的教授李长安表示,通常情况下,技术进步在短期内会引发失业现象,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就业的“创造效应”要比“破坏效应”大,尤其能够促使就业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高技能、高素质产业工人需求量增加
佛山市格兰仕工业 4.0 基地的微波炉总装智能生产线上,有 7 台机器人正在进行工作。这些机器人正在完成大部分复杂的装配工序。
机电工程师唐智是机器人的幕后指挥者。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唐智的岗位发生了变化。2017 年刚入职时是设备维护,之后“升级”为参与微波炉机器人腔体焊接线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到现在则主导参与自制总装智能生产线。
而是需要具备科研能力以及技术创新思维的高技能劳动力和复合型人才。四川省眉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风如是说道。
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的规模一直在不断增长。如今,其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已经提升到了 26%以上。然而,与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相比,这一比例依然明显偏低。技能人才长期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尤其在高技能人才方面,其供给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安徽铜陵市 2024 年一季度的监测报告表明,在人力资源市场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求人倍率为 1.58,与上一个周期相比,上升了 0.12 个百分点,并且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连续多个季度里都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安徽环新集团于 2018 年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集团的首席信息官宋唤民表示,公司对大数据整理、物联网工程、设备自动化等领域的人才有着迫切需求。当下在市场上,这类人才正被大家争抢。
苏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表明,企业针对自动化开发岗位所开出的工资比同行高出 20%以上,同时企业针对通用软件等相关岗位开出的工资也比同行高出 20%以上。
世界经济论坛的《2023 年未来就业报告》作出预测,到 2027 年,无人驾驶行业的人才需求增长率会超过 40%。同时,电动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增长率也将超过 40%。此外,数据分析师、大数据专家、网络安全人员等职位的需求预计会增加 30%至 35%。
记者在调研时发现,一些制造业岗位正在发生转变,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同时,劳动者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
上海发布的企业技能人才工资价位表明,近些年技能人才的工资水平呈现出增长加快的态势,其年均增速在 9%以上。
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杨佳瑛进行了介绍。
产业和技术的变化较为快速,而人的变化是一种渐进式的变量。不过,一旦这种变化被激发,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如是说道。
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合力提供劳动力转型服务
6 月 21 日清晨,安徽省铜陵市的市民刘波抵达了位于自家附近的零工市场。他之前在外地的一家制造业企业里工作,下岗之后回到了家乡准备找工作。零工市场的工作人员仔细地询问了他的基本状况以及务工方面的需求。
铜陵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开始,铜陵开展了招聘会。同时,还开展了零工对接活动。到目前为止,一共举办了 150 场这样的活动。并且,通过这些活动达成了初步的就业意向,人数为 910 人次。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当前政府在发力,帮助产业工人增加技能储备,提升就业竞争力;当前企业在发力,帮助产业工人增加技能储备,提升就业竞争力;当前高校也在发力,帮助产业工人增加技能储备,提升就业竞争力。
多个省份发布紧缺人才目录,加强人才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上海人社部门针对重点产业和企业展开前瞻性的分析预测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 100 项急需紧缺的职业(工种)目录,同时也有 33 项新技能培训项目目录。这些目录中包含了智能制造领域所需要的多种技能。
杨佳瑛称:目录能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它可以吸引社会各方的培训资源和力量,使这些资源和力量向急需紧缺的方向聚集。同时,它还能引导广大劳动者学习,提升他们的技能,让发展所需与个人所能相互结合。
一些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对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补贴。
四川眉山市会对年度新增的高技能人才所在的单户企业进行奖励。会给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发放眉山优才卡,并且给予他们职业技能等级奖励和生活费补贴。还会对新认定的职业技能水平评价机构给予奖补。
一些地方通过职称评价,构筑吸引和聚集数字人才的“强磁场”。
苏州是江苏省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工程职称评审首个试点城市。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道,他们组织园区内各企业、单位中从事数据服务以及运行维护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去申报相关职称,以使数字化人才能够获得更优评价和更高待遇。
制造业企业也在不断完善内部技能人才培训机制。
格兰仕董事长梁昭贤表示:“人是格兰仕的第一资本!”公司构建了多元化实操基地,借此为一线员工搭建起了职业进阶通道,包括从“普工”到“关键岗位”,再到“产业技工”,最后到“工程师”的晋升路径,同时还提供更为系统的培训、考核以及资格认定。
越来越多的一线工人,认识到提升专业技能的紧迫性。
必须要有一门专长。眉山市仁寿县的农民工辜正东前不久参加了仁寿县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他表示,借着比赛,他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得以进一步被检验和提升。
安徽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更好地匹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需求,新增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院长凌涛表示:“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实际需求同频共振,不能出现脱节的情况。我们通过进行优化调整,使专业体系能够更加紧密地对接产业链。”
莫荣称,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者产生影响时,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等各个方面应当协同合作,全力构建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以此为制造强国战略给予强大的人力支持。
面试技巧大公开!结构化回答如何助力脱颖而出?
大家好,我是职导君,一名长期投身于为求职者提供精确职业辅导的专业人士。今日,我打算毫无保 ...
今年各地加大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力度,甘肃湖北举措亮眼
自今年起,各地为深化 预算绩效管理 ,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得有价值”,持续增强改革创新的步 ...
应届生求职秘籍:做好这三招,轻松斩获面试offer
应届毕业生若想觅得理想职位,精心编制的简历和顺利的面试过程至关重要,务必做好充分准备,方 ...
职场微歧视:隐蔽却影响深远,你了解多少?
职场环境中,性别、种族或是年龄等方面的歧视现象愈发引起广泛关注和反对。尽管如此,在日常工 ...
妈妈岗爆热搜!一边是美好承诺,一边是现实困境待破局
“ 妈妈岗 ”暴露出的复杂性和局限性,仍需更多破局。 一边是兼顾育儿与收入的双赢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