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职位
- 热门地点
- 地区招聘
压力多元化,疏导途径期待创新
老家人常认为我在大城市工作风光无限,薪资丰厚,甚至购置了房产,然而我从未敢向他们透露,自己早已饱受失眠之苦,这其中包括对父母在内的所有人。崔先生,这位在北京一家企业担任法务工作的职员表示,他发现,在与同学、同事的聚会中,每当酒过三巡,许多人都面临着类似的心理压力,然而他们和他一样,都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
无忧精英网对22935名年薪超过10万元且工作年限在两年以上的职场人士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约三分之二的人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几乎触及或超过了他们的承受极限。在这25个人中,就有1人正遭受与压力相关的疾病之苦,症状从轻微的疲惫和消极情绪到严重的抑郁症不等。
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
夜深人静之际,我时常懊悔当初的离乡背井,然而,前路已无法回头,身边亦无倾诉之人。如今,潘伟德在北京的一家旅游公司任职,而在此之前,他曾在故乡的一所中学担任教师。尽管收入并不丰厚,但在当地却颇受认可。更重要的是,他每年都能享受寒暑假,且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有规律可循。“父母总是认为我从事教师职业是吃‘公家饭’的,提及此事,他们倍感自豪。”
潘伟德终究按捺不住内心的孤独,决定辞去工作,前往北京寻求新的机遇。“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颇大,更别提,无论多么艰辛劳累,都无法向父母倾诉,这导致许多不愉快的事情积压在心,愈发难以承受。”此时,想要重返家乡的教书生涯,已经变得遥不可及。在压力山大之际,他有时会坐在网吧里,直到深夜,仅仅是为了消磨时光,不去触碰这些烦恼。
曾以为“996”不过是流言蜚语,然而后来才明白,连9点下班都显得颇为稀少。在北京某互联网企业任职的何晶琪,尽管月收入接近两万元,内心却并不感到愉悦。不快乐的根源,不仅仅在于休息时间的匮乏,更在于日复一日的紧张工作节奏,以及公司中35岁以上的员工寥寥无几。
那些超过35岁的人究竟都去了何方?众人皆言,公司成立尚不久,无需对此多虑。然而,待我步入35岁,公司是否还会将我视作一员?更为严重的是,她观察到公司中不少女性员工在怀孕后便选择了离职,这让她心头笼罩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压力。“家中长辈催促我早日成家,而我自己也已不再年轻。然而,我又害怕失去现有的工作,对于未知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职场中的心理压力,很大一部分源于对未来职业的未知。赵继新教授,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认为员工职业规划不仅是个人之事,企业同样肩负着责任。他认为,只有当组织与员工的成长同步,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因此,他提出应制定个人的职业发展计划,同时也要制定组织的职业发展计划,并确保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协调。
压力也来自生活
郭衡住在北京市通州区,他每天必须乘坐地铁前往朝阳区三元桥附近工作。他最担忧的便是日常的通勤难题,“然而,尽管我和妻子每月的收入超过了三万元,我所能负担的最多也就是通州的住宅。”尤其是夏天,地铁里拥挤不堪,汗味和异味弥漫,下班后他实在不愿回家。
职场人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仅源于工作任务,亦涉及个人生活。根据无忧精英网的研究报告,在压力的来源上,有35%的职场精英认为主要压力来自工作,而42%的人则认为主要压力来源于生活,同时承受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的职场人士占比达到24%。
陆先生在国企上班,所承受的压力主要来自家庭。“我并不渴望晋升,只想把本职工作做好。然而,妻子总是担忧,若我未能获得一个体面的职位,‘学校的孩子们会看不起我们的孩子’。然而,关于职位的提升,我个人的意见似乎并不起决定作用。”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他常常选择“加班”不回家,“这其实并非真正的加班,只是简单地耗时间,以便让妻子觉得我在努力工作。”郭衡承受着相似的负担,他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问起,为何他没有在城市中的住所,没有汽车,为何不能就读于优质学校。
陆先生对如何减轻压力感到困惑,也不清楚可以向谁吐露心声,“父母年纪已高,承受不起,同事间不宜提及,对妻子和孩子也不能透露,只能默默承受。”他偶尔会在周末熬夜观看电视剧以排解压力,对妻子则谎称是在通宵制作PPT,然而,这种做法却导致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睡眠也变得愈发不规律。
心理治疗资源有待提升
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资料,我国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比例已高达17.5%,具体来看,抑郁症患者占比为3.59%,焦虑症患者占比为4.98%,这一数据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我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的人数仅有27733名,心理治疗师则超过5000名,总计不足3.5万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精神科医生与心理治疗师的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以美国为参照,该国拥有3.8万名精神科医生,以及20万名临床心理治疗师。在这些医生中,精神科医生主要负责疾病的诊断和药物处方,而心理治疗师则专注于心理治疗工作。
实际上,众多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他们的困扰主要在于心理层面,而非真正的精神疾病,故无需依赖药物治疗。数据显示,严重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仅为1%。对于他们来说,心理治疗师比精神病医生更为关键。然而,我国心理治疗师岗位数量不足,薪资待遇偏低,且相关的职业评价体系和晋升机制尚不完善,这些都成为了制约我国心理治疗师职业成长的瓶颈。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陆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一个精神科医生需要配备三至五个心理治疗师,共同构成一个协作团队。鉴于心理疾病具有复杂性,治疗过程往往漫长,患者可能需要经历多次治疗才能逐渐好转,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
尽管部分员工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然而,许多企业并未配备心理咨询师,也鲜少设立心理咨询区域。即便有些企业设有此类设施,员工们也常常选择独自承担问题,不愿让同事知晓自己的心理秘密。朱先生,一位在大型企业工作的员工,就提到他们公司设有这样的“心理舒缓区”,那里配备了沙发、毛绒玩具和电视,而且门并未上锁。然而,鲜有人敢在众人注视下步入其中,这无疑是在向众人暗示,你的心理状态似乎不太理想。如此一来,升职加薪的机会恐怕就要化为乌有,说不定年底的绩效考核中,你将成为被淘汰的候选人之一。(记者 赵昂)
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政策全解析,含标准及流程
依据《关于在新时期深入推进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执行的通知》(皖人社秘〔2016〕79号)文件 ...
日常沟通难题多?1分钟沟通课提炼57条建议来帮你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日常沟通中,你可能经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
高情商沟通秘籍!11个社交密码助你升温人际关系
高情商沟通:11个让关系升温的“社交密码”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遭遇这样的难 ...
职业规划范文:人才竞争时代,大学生如何设计未来职业方向?
在当今这个激烈的 人才竞争 年代, 职业生涯 规划已逐渐演变成为人们在职场竞争中 ...
毕业季求职高峰!人社部亮剑人力资源市场乱象,最全指南来了
正值毕业 求职 旺季,我国人社部近期对 人力资源市场 中的种种 乱象 进行了严厉打击。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