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职位
- 热门地点
- 地区招聘
毫无疑问,这两年东北人几乎成了中国最讨厌的群体(至少在网络上),所以我不做任何铺垫,只是简单粗暴地分析一下为什么东北人这么讨厌。
注:我不会在文中给东北人加上“偏”字,虽然事实上他们确实是偏的。
1、东北人做了什么让人这么讨厌的事?
这要从东北的流动人口说起,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东北人与全国人民的接触。
东北人口外流有两个极端。一是他们学历高、素质高、追求更高发展。这些人长期接受统一教育,东北特色不明显,会逐渐弱化;
另一部分是素质相对较低的人群,他们当地的上升道路被堵住了,他们就出去寻找机会。这部分人群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外出后更愿意在原来的群体中寻找安全感。东北人跟西南出去打工的穷人不一样。东北人外出并不是为了绝对贫困,也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在发达地区的工厂里很少见到他们。东北人不愿意当流水线工人,因为他们在家乡就能找到这样的工作。他们正在寻找“漂亮”的工作。他们想赚钱,想致富,不想太累。不劳而获就很好了。
那么这些人主要从事哪些行业呢?洗浴中心服务员、按摩妹、KTV领班、酒吧保安、黄牛、导游、传销培训师、开餐厅、酒店、理发店、海滩、停车场……
所以才会有这样讽刺东北人的笑话。
这些行业具有三大特点:
1、有很多接触普通人的机会;
2、很多行业陷入灰色地带;
3、特别容易与他人产生摩擦、纠纷。
这些人对整个社会对东北人的刻板印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攻击性。
这种攻击行为通常不是实质性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性是指不受控制地侵入他人空间、制造噪音、扩大自身利益边界的流氓态度。
扩大势力范围是人类的动物本性,但东北人这样做就感觉有点不择手段,让人极其不舒服,尤其是东北人特别愿意简单粗暴地利用自己的权力优势。
比如,中国各地都有不排队的人。如果一个人在大多数地区因插队而受到批评,他可能会假装什么都没听到,趁机离开,好好解释一下,或者绝望地回去排队;但是东北的一些人所做的事情是很有代表性的,尤其是一些有身体优势的男人。也许事情会是这样的(请自行配音):
发生了什么?我不着急吗?家里有什么急事吗? (寻找虚假信息)
是的,我插队了。你能和我谈谈吗? (换个话题)
你这个混蛋,你还做爱,你为什么做爱?我身后那么多人都不说话,你却在骂人,我给你一顿痛打如何? (因羞愧而愤怒)
一般情况下,被骂的一方都会选择忍气吞声,但这个人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会感到无比的沮丧。一般情况下,这种冲突很难上升到需要公共权力的程度。当你站出来的时候,一般都需要你自己去消化。
这种挫败感所衍生的怨恨和愤怒,会直接蔓延到“东北人”群体。他可能一辈子都对“东北人”这个词感到不舒服。听到东北话让他想起了那种挫败感。
而且东北人的口音很容易听懂。当他们使用言语暴力时,也会给旁观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到厌恶。 (因为旁观者肯定也对插队的行为感到反感,这个东北人的行为也会让他有同样的感觉。)
那么,东北人的这种侵略性从何而来呢?
形成这种习惯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大多数东北人都是移民及其后裔。移民的特点之一就是每个人和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立的个体,处于无助和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必须适应“丛林法则”,保卫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一切都要靠自己,没有家人的保护,没有三叔的支持。东北男孩从小就被父母教育,出门一定要能“站起来”,否则一辈子都会被欺负。
东北(主要是黑龙江)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老将军王震留下的这群人。与其他复员后慢慢融入社会的军人不同,他们仍然集体生活在农场或林场,半军事化,为了提高管理,这些人真正南征北战,杀过人,见过血。除了勇气之外,他们的子孙还必须拥有那种深入血液的慷慨,才能生存下去。
著名的“你在看什么”表情包的内在逻辑是:当你这样看着我时,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你想欺负我吗——你是想抢我家的两亩地吗? ?简而言之,你的目光侵犯了我的利益界限。
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很多东北人在平常纠纷中的外在行为通常会让人感觉敏感,内心有些严厉。
结合前两点,我们会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东北人给老百姓造成的伤害比电信诈骗、莆田医院、庞氏骗局、拐卖儿童、假奶粉假药品等等要轻得多,那些都是要花钱、要命的事情,但人们不做只是因为某些地区的后行业的人将愤怒和谴责指向了这些人所属的群体(比如莆田医院太糟糕了,几乎没有人因此而对胡建仁生气)。原因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受到这些行为的直接伤害。这些东西不会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太多干扰。
说白了,东北人的一些行为就像蟾蜍落在人脚上——不咬人,而是回应别人。我一直认为这是东北人名声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东北人不明白,我们没有做任何损害自然的事情。说实话,为什么每个人都针对我们?因为你很烦人。
三、爱吹牛。
吹牛本身并不一定让人讨厌。比如,首都的出租车司机好像都有亲戚在中南海,大家都乐在其中;重庆人摆出龙门阵,似乎没有人不喜欢。有时候吹牛其实是很好玩的,但是为什么东北人吹牛的时候那么讨厌呢?
因为对于我们东北人来说,吹牛其实是一种潜在的秀肌肉行为。我们练出了八块腹肌。目的和我在第二点提到的一样,就是为了展示“实力”,扩大利益边界。这种行为会让对方感受到压力。
当然,吹牛也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又是高纬度寒冷地区。为什么欧洲人的抑郁症较多,而东北地区的人较少?因为我们酗酒、吹牛是为了缓解压力。
第四,财产界限不清。
东北物产比较丰富。在东北农村,我给你摘两把豆子没什么大不了的,你给我挖两个红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哪怕是不平等的“单方面行为”,施暴者也没有心理压力——反正你也完不成,那抢你们两个土豆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海南“偷菜”的老男女的心态。他们根本不觉得自己在偷东西,也不觉得自己会给对方造成什么损失。不就是一把豆子和几个芒果吗?
还有一种说法是,东北国企多,城镇职工从国企拿小物品回家,并不认为是偷的。
但这种行为在另一个文化环境中就会有所不同——偷就是偷,你没有什么可解释的。
五、假慷慨、假热情。
东北很多人喝酒后都会抱脖子、抱腰。无论你年纪大还是小,我的就是你的。如果你有什么话要说,下次就别来见我了。如果你不说话,下次就别来见我了。就好像我随时都可以刺伤你一样。但当有事发生时就不一样了。很多人对此的怨恨——我总结了一下——这种怨恨应该是“我被调戏了却没有被操”这样的愤怒和失落吧?我他妈的裤子都脱了,你还说你在跟我开玩笑?这种被欺骗的感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没有人天生就具有慷慨和热情的特征。东北人的慷慨和热情,主要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和为了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最后手段所形成的社会交往习惯。
如果你冬天去过东北,你就会明白,在物质不发达的时期,东北人如果不能互相帮助,真的会害死人的——今天我夜行去你家住下,如果你不接受我,我会把你冻死;同样的,如果你明天遇到同样的情况,我不接受你,你就完了。因此,无论你的性格如何,即使你是一个自私的人,也要强迫自己保持这种慷慨和热情。
让我给大家看一下这几天的一则新闻。如果这起事件不是发生在东北地区,伤者可能不会死亡。
但当人们不再完全受自然条件限制、不再为生存需要所困扰之后,东北人的慷慨和热情更多地被传统、习惯和虚荣所裹挟——仿佛我们要对东北人慷慨大方一样。热情的名声似乎是负责任的,很多东北人都会下意识地认为所谓的慷慨和热情应该是他们自己的本性。其实我们真的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没有人真正关心你是否慷慨或热情。相反,很多人对你所谓的慷慨和热情感兴趣。警惕而热情。
有很多人想扮猪吃老虎,因为他们利用“东北人的慷慨”来博取别人的信任。
——撕掉这个标签会让你失去价值,没有人可以再利用这个标签来行动。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人们说你们东北人都很热情、大方,因为我的热情不是因为我来自哪里,而是因为我的性格,因为我尊重或者喜欢你们。
第六,自我定位不明确。
他话多,自以为是,不知道自己做什么,也不把自己当作外人。
让我给你举一个有趣的例子。前几天在漠河,吃饭的时候服务员给我们倒了酒。当她给我倒了半杯时,我说:好吧,我不能喝酒。她说不行:你看,你们正好五个人,每人两两,我都给你们,免得你们打官司。
大家都笑了,我就任由她继续倒下去。
你说这话的时候是很激动的吧?也充满热情。但如果换一个不愿意这么热情的人,岂不是很尴尬?
为什么东北的服务质量不好?懒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东北人分不清工作性格和生活性格,对服务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无法理解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工作,不做服务。不涉及您个人的责任。性格。
让我再举一个例子。你雇了一个工人来搬你的房子。工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们发现你的随身物品里的书太多了,而且很重。
安徽的工人会说:老板,没想到你有这么多书。我实在是做不到了。你能给我一些额外的钱吗?
我们东北工人会说:这是什么狗屎?为什么这么重?你没早告诉我。如果你早点告诉我,我就不会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给我一些额外的钱,没有它我就做不到。
就人格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业务关系和工作关系方面,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是平等的。
综上所述,东北人讨厌,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好,也不是因为他们阴暗。主要原因是他们总是频繁侵犯他人利益的界限,让人感到不安。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断提醒自己是否陷入了“精准喂养”的误区——一些东北人写的东西更倾向于满足别人的好奇心。你想看猴子戏法吗?我给你翻几个跟头。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我并不是为了迎合任何人,也不是为了扫清障碍。我不从事社会研究。样本不能太多,调查不能太详细。我只是写写我的感受。如果你是东北人,你觉得我们有这个问题,那就改吧;如果你是外地人,遇到这样的东北人,就冷静点。他们只是无法理解,所以不要放在心上。没有太多毛病的东北人其实很有趣。有人说你为什么不写其他地区烦人的地方呢?一是我不明白。二是不把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记在心里。第三,我绝对不想攻击别人。我可以理解并接受很多人讨厌东北人,但我不能接受地区性的黑色。下一篇我会写关于区域性的黑色。??????????我的粉丝很少。如果你不关注我,恐怕你就看不到地域黑的文章了???????
@太蓝吧:区域黑暗是一种区域认同危机。喜爱黑色的人大多是来自小地方的低收入人群。他们可能没有和东北人接触过。他们只是为了黑而黑,靠着这种黑重新找回一些自信。我确实来自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他才不管你是东北四川河南湖南的。
@瑞典章鱼:为了获得存在感,他们必须把重点放在他们认为弱的地方,比如经济增长率最低的东北地区。他们不敢敲诈上海人,因为一想到价值1000万元的房子就心灰意冷。
@吃草的杨:不是活不下去就离开东北,而是高质量离开。有两种典型的人,在周围的名校上学,却再也没有回过家乡。新疆汉族和东北人都是单独出来的,然后一家人离开。遇到一位黑龙江阿姨,一路骂家乡,到珠海投靠儿子。珠海二话不说就搬户口,回哈尔滨办理手续就被罚款几千。另外,东北当地的收入确实很低,现在还在这里的年轻人都在做公务员。
@KW乔:前五点其实比较有思想,可以冷静地理解,但作品个性高深。我想这也是一个生存环境恶劣的互助熟人社会,也是一个从出生管理到死亡的国企。关系,演变而来的社会关系模式。就是人们不觉得自己的工作是一种职业,而只是一份工作。潜意识里,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在那里呆了几十年了,这就造成了缺乏距离、规模和陌生感。
@天台后:我完全同意。让我再补充两点。我暂时能想到的特别感同身受,因为我是东北人。爱在不懂的时候假装懂。如果你善意地指出他的错误,他通常会以“是”之类的认可语气开始说话,以掩盖他的尴尬(或者他自己没有感觉到)和缺乏知识,仿佛在为“辩护”其实我就是这么说的”,其实他也不知道你在纠正他什么。
@谁是谁:年度好文章,有理有据,有深度。我是东北人,我受不了这6个理由,真烦人。顺便说一句,地区黑人和地区歧视很大程度上与经济有关。建国初期,东北地区的GDP名列前茅,而当时辽宁省有5个直辖市的时候,还没有人谈论东北。现在我们已经退到了中间位置。虽然我们还没有到最底层,但我们仍然在碰壁。就像北京人一样,他可能很吹牛,但他仍然是京城。
××公司绩效评估方法解析:360度评估法与直接上司意见的重要性
资源描述: 会员上传分享了《公司的绩效评估.docx》,它可以免费在线阅读,在行业资 ...
团队合作的12条定律:明确共同目标与高效协作的关键要素
团队合作 是当今社会和职场中重要的方面之一,其重要性不可低估。它包含多个个体或实体协同 ...
职业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如何通过规划提升个人竞争力与适应职场变化
职业规划 与发展方向 职业规划 与发展方向 1. 职业规划 的意义 2.职业发 ...
互联网时代网页导出数据应用广泛,但无序杂乱处理挑战亟待解决
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迅猛发展,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处理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重要任务。网页导出的 ...
管理制度的绩效考核评估:从制度设计、执行、反馈多方面的分析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管理制度来规范指导工作。管理制度的设计与执行是否得力, ...